close

與James在他板上的「外交官也抓狂」一文中,我們聊了不少跟語言相關的議題,也使的這篇文字的迴應發展至今,已經到達八十多筆,堪稱政治議題版中罕見的人氣篇章。不過那麼龐大的回應,也使得小弟在閱讀上有點頭暈目眩... @_@



昨天James聊天中又開了一個新的議題,雖然有點像是拾人牙慧,不過在下還是決定把後續的討論分過來這邊,可能較為理想吧!^^;



James提到:

最近馬英九在擔心「正體字」將被簡體字取代,失去競爭力。這個問題我的瞭解太少,不知稱為「繁體中文」、「正體字」、「台灣漢字」三者之間差距有多大?



以下是小弟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並期待大伙能一同討論。



我不知道語言高手馬先生如此判斷的根據為何?在過去那個一切跟政治掛勾的時代中,漢字字體的演化確實與政治競爭有所關聯,誰也不願意因為自己所操持的字體跟對方相仿,而被認定為誰的一部份(或是被認為是誰的子孫),遭到政治上被矮化的命運,所以有積極的演化意識與作為。但是若說漢字的演化發展會與經濟競爭力產生等號,顯然目前為止找不出等號的位置。如果馬先生的論調是正確的,那麼日本漢字無疑應該是最好的嚕?當成笑話聽聽可也,不用太認真啦!^_^



「繁體」:中國與日本大力推動漢字簡體化之後的對照組說明方式--觀念上是因為有簡化的漢字字體,所以相對應的也就有了繁複的漢字字體,如此而已。



「正體」:九零年代後期,網際網路蓬勃發展之後,大家無意間意識到,以繁、簡來作為台灣漢字與中國、日本大力推動漢字簡約化後的漢字之區隔分野,似乎有所不妥。邏輯上認為,是先有「所謂的」繁體,才有後來誕生的簡化版,以Copyright的觀念來看待的話,發展在前的當然是正版的,於是乎倡議以「正體」取代「繁體」。從中國的觀點來看的話,這也許可以被視為台灣沙文主義吧?



至於這種字體(不分正簡或繁簡)過去大家一直都稱為中文,但是有許多人對於「中文」顯然很不認同--全球各地,並非只有中國使用這種字,卻被稱為「中」國的「文」字,顯然以他國(包含台灣)觀點來看,這是一個很標準的大中國沙文主義。日本人將這種字體稱為漢字,邏輯上是因為這種字體的基礎發展在中國的漢朝時代奠定現今的架構,於是很多人不約而同的開始以漢字來稱呼這種字體。



台灣、日本、中國與香港等三國四地在漢字的發展上並不盡然相同,雖然基本上都是根源於中國文化大革命之前的漢字發展脈絡而來。



以較為嚴謹的說法來看,要說台灣的漢字是正體字,其實也還是有所不妥。雖然台灣的漢字發展,大體上是繼承早年中國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字體,並不如中國或是日本那樣大幅翻修,可是其實也有不少字體或許在政治正確或是其他因素的推動下,有了變體字出現。而日本的簡約版本也與中國並不相同,並不能說是同一個字體結構,而應該以漢字的另一個演化體來看待才對。



舉例來說,光是黃這個字,我們台灣就有過兩個版本。除了上述的例舉,日本與中國、香港在漢字的演譯上也有各自的版本,都以「中」國的「文」字來看待顯然非常不妥。



因此許多像小弟一樣,認為漢字就是漢字,不需要說誰正統,也不用以沙文主義的觀點來表彰誰的字體是最有份量的,我們這群人就會用「台灣漢字」、「中國漢字」、「日本漢字」來作為漢字演化版本的說明標籤。目前為止,這應該是最適合的稱呼吧?^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rfox 的頭像
    jrfox

    豪豪碎碎念

    jrf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2) 人氣()